外媒稱,湄公河上的水壩產生的電力供應過剩,讓這個國家難以應付。中國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院長謝秋野受命制定解決方案。他的方案就是讓老撾成為一個區域電力樞紐,將電力輸送到東南亞其他地方。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6月25日報道,在老撾、巴西、中非,最重要的是,還有在中國,降低輸電成本、增加輸送容量,從而讓長距離輸電具備商業可行性的特高壓(UHV)輸電技術,使得建設大規模電力項目變得可行。該技術的最大支持者、曾在中國國家電網(State Grid)掌舵十多年的劉振亞,把這項技術譽為電力行業的“洲際彈道導彈”。
報道稱,如今,劉振亞正通過他的全球能源互聯網倡議在全球推廣特高壓輸電技術。
為全球數十億少電無電人口供電
關于全球能源互聯網,美國《科學美國人》月刊2017年12月號文章曾做過詳細解讀:全球能源互聯網是由全球最大的公用事業企業中國國家電網公司提出的全球性方案,旨在打造一種輸電網,無論發電廠位于何處,均可實現地圖上任意兩地之間可再生能源電力的實時輸送。可將其稱之為能源互聯網,它有望成為實現世界經濟脫碳、提高電力使用效率、為全世界數十億少電、無電人口提供電力的關鍵。
2010年,中國國家電網公司發布了一份戰略文件,闡明該公司的愿景是到2050年滿足全球對風能和太陽能的需求。2015年,中國將其稱為中國對未來能源的愿景。這一方案名為“全球能源互聯網”,旨在到2050年實現全球電網互聯,從而優化可再生能源發電。2016年,中國推動成立了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該組織旨在明確和規劃世界共享的技術方案,從而“推動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
文章稱,經過數十年的實驗和測試,在長距離(包括跨洲)傳輸量和效率方面,特高壓技術的優勢已逐步顯現。
中國和印度已完成或即將完成的特高壓線路(800千伏至1100千伏)輸電能力為8吉瓦至12吉瓦,確保輸電距離達到1500公里以上,損耗低于5%。
4月10日,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合作推進2030議程和可持續發展目標”分論壇在海南博鰲舉行。這是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主席、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理事長劉振亞在論壇上發言。(新華社)
全球能源互聯網頂層設計已完成
“簡而言之,以電力形式大規模使用零碳能源,尤其是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4月2日刊文稱,關鍵一步是將零碳能源帶到需要它的人口中心。在世界大多數地區,與在中國一樣,可再生能源最集中的地區遠離人們居住的區域。太陽能必須從沙漠傳輸到人口中心。風力發電潛力最高的也往往是包括近海地區在內的偏遠地區。流經人口稀少山區的遙遠河流可能擁有巨大的水力發電潛力。
中國提議建設一個全球互聯網的理由是,可再生能源具有間歇性。太陽只在白天發出光亮,即便是白天,云層也會阻礙太陽能到達光伏電池板。同樣,風力強度也會波動。將這些間歇性能源聯系在一起可以減少能源波動。當云層在一個地區令太陽能減少時,人們可以使用其他地方的太陽能或風能。
文章稱,中國正在采取進一步的措施。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正在動員各方就一些關鍵技術挑戰進行研發,例如大規模蓄能、超導輸電以及管理大型互聯電力系統的人工智能。該組織還提議實行新的國際技術標準,以便各國電網能夠在一個無縫全球系統中整合在一起。
中國提議的全球能源互聯網基于可再生能源、特高壓輸電和能夠利用人工智能的智能電網。這項戰略適合我們這代人面臨的前所未有的能源傳輸規模。
據參考消息網記者了解,全球能源互聯網正日益從中國倡議走向世界行動。目前,中國已建成“八交十三直”21個特高壓工程,巴西、印度也投產了特高壓直流工程。中國與周邊國家,北歐與歐洲大陸,非洲與歐洲、西亞,以及東南亞等區域互聯互通正在深入推進。
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目前會員總數已達402家,覆蓋61個國家和地區。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主席劉振亞表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頂層設計已經完成,技術裝備不斷突破,加快發展的條件已經具備。
4月15日,這是導線展放后的昌古特高壓長江大跨越工程北岸跨越塔。當天,世界電壓等級最高的特高壓大跨越——昌古特高壓長江大跨越工程全線貫通。(新華社)
中國全球搭建特高壓輸電網
《金融時報》報道稱,特高壓輸電技術并不是中國首創,但率先大規模應用這種技術、開發全球行業標準的是中國的企業。
中國已經在國內證明了這項技術的表現。中國已鋪設或在建的特高壓電線有3.7萬公里,可承載的電力負荷為150吉瓦,相當于英國最大電力負荷的2.5倍。
劉振亞最近在倫敦表示,這項技術有望重塑世界的能源消費方式。他設想了如下情景:剛果民主共和國用水力以每千瓦時0.03美元的成本生產的電力,通過中國特高壓電線輸送到歐洲時,交付價格僅為每千瓦時0.07-0.08美元。相比之下,歐洲統計局(Eurostat)數據顯示,歐盟(EU)家庭的平均用電成本為每千瓦時0.2歐元(合0.23美元)。
報道指出,中國在海外建設的首個特高壓輸電線路連接起亞馬遜河流域的貝羅蒙特(Belo Monte)水電站和巴西南部的城市地區,長達2000公里。
中國國家電網為成為巴西最大發電和配電企業,已投資逾210億美元。該公司高管承諾,未來5年將再投資380億美元。他們的雄心壯志的核心是展示特高壓輸電技術——這項技術能夠以低得多的成本長距離輸電。
報道稱,盡管中國企業不一定擁有或控股這些地區電網,但他們通過所控制的資產擁有的影響力將最終帶來區域互聯。
將100多個國家連接起來,這是個聽上去有些遙不可及的理想。但中國擁有可觀的組織、金融和技術實力。
報道還指出,中國已在南歐電網中占據重要地位。2012年,中國國家電網成為葡萄牙國家能源網公司的最大股東。另一家中國企業中國三峽集團持有葡萄牙最大企業、擁有Alqueva大壩的EDP公司23%的股份,并正尋求增加持股,以控制葡萄牙另外22萬公里的輸電線路以及西班牙和巴西的一些電網資產。中國國有企業也在意大利和希臘擁有可觀的電網資產。
報道還稱,從地理上看,中國最大的電力投資集中在非洲。在截至2018年2月底的5年里,已公布的投資項目達39個。分析人士稱,中國計劃在非洲各地建設地區電網。中國國家電網已確定將成為一個價值28億美元的項目的控股股東,該項目將在莫桑比克建設輸電主干線,該主干線將接入南部非洲電力聯營集團(Southern African Power Pool)——南部非洲國家的電力互聯系統。尼日利亞也是一個重點,價值58億美元的曼比拉(Manbila)水電項目由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資金,由中國的企業承建。
美國專家看好全球能源互聯網倡議
據悉,按照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的目標,到2050年,清潔能源發電量將占全球發電量的81%以上,全球平均度電成本比現在降低2.8美分。
據《金融時報》報道,劉振亞最近稱,全球能源互聯網類似互聯網:它是全球性的,不由某一個國家控制。
第一階段設定為持續到2020年,這一階段的目標包括投資其他國家的國內電網資產。第二階段的目標是把其中部分電網以及發電能力連接在一起。劉振亞最近在倫敦表示:“2020年到2030年,任務是推動洲內互聯,并基本實現亞洲、歐洲和非洲電網的洲際互聯。”
據了解,美國專家今年4月在波士頓舉行的一個能源論壇上表示,中國提出的全球能源互聯網倡議為全人類提供了一個解決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和氣候變化的建設性方案。
“全球能源互聯網的理念富有遠見,它描繪了一個用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燃料的未來圖景。”哈佛大學教授邁克爾˙麥克爾羅伊說。
出席活動的美國能源咨詢公司“電網交響樂”首席執行官布魯斯˙謝爾表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倡議將各個國家、各個大陸之間用電網相互連接,共享清潔能源,這不僅有效解決了環境污染問題,也平衡了地區之間的資源分布不均。
2月14日,在巴西納雄耐爾港,山東電建一公司員工楊官輝(左)和武曉成在施工現場工作。彼時,巴西美麗山水電站特高壓輸電工程二期項目第五標段建設正在納雄耐爾港有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