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前,在巴基斯坦總理阿巴西親自簽發授予薩希瓦爾電站“杰出成就獎”、“中巴經濟走廊第一個竣工項目”稱號的一刻,華能山東如意巴基斯坦公司薩希瓦爾電站所有員工激動之情溢于言表。
至高的榮譽,是對華能人踐行“一帶一路”倡議艱辛付出的極大鼓舞,也是薩希瓦爾電站項目工程部的驕傲。作為薩希瓦爾電站的首批開拓者,工程部的18名職工以“拓荒牛”的精神,為中巴經濟走廊首座大型清潔高效燃煤電站建設奉獻了無數個日夜,演繹出難以忘卻的溫暖故事。
以苦為樂守陣地
2015年5月1日,薩希瓦爾項目工程部18名職工,作為“先遣隊”,踏上了巴基斯坦薩希瓦爾這片熱土。
雖然對工作環境早有耳聞,也做好了吃苦打硬仗的思想準備,但真實的現場給了“先遣隊”一個下馬威:四十多度的高溫下,熱浪滾滾,白花花的太陽照得人睜不開眼睛。露天工作,護目鏡被曬得變了形,膠鞋被地面燙得開了膠。蚊蠅肆虐、毒蛇出沒、不合胃口的巴餐、極度匱乏的物資……條件艱苦,遠超出大家的想象。
剛到工地現場,理發成了大家的難題,沒有工具和理發師,大家就互相幫忙,剪得難看,但也換來了些許清涼。
現場臨時辦公場所是兩個集裝箱,里面沒有空調和風扇,坐著不動也汗流浹背。工地上網絡信號很差,為了把編制好的日報及時發回國內,大家經常手捧電腦,與高舉著銅線竹竿的同事一起,在土路上尋找信號,日報一發就是六七個小時。
為了確保安全,工程部將駐地安排在離廠址15公里外的一個軍營,并制定了嚴格的工作、生活紀律。大家每天由軍隊護送著上下班,工地、駐地兩點一線。駐地的房間陰暗潮濕,蚊蟲亂飛,營區外的荒山常有眼鏡蛇出沒。
2015年7月的一個傍晚,大家陸續走出集裝箱辦公室,準備在警察護送下集體下班,可是突然傳來消息,工地外一座公路收費站附近發生暴亂,返回駐地的道路臨時封鎖。應警方要求,大家在原地等了七八個小時,一直到次日凌晨1點半,車隊只能繞行鄉間土路。顛簸兩個小時后,大家回到了駐地,緊接著又爭分奪秒編輯工程日報傳回國內,黎明將至時,才結束了一天的工作。
條件艱苦,加之工作繁雜,很多人到現場不久便出現了發燒、腹瀉癥狀,燃料專工邵勇一個月就瘦了20余斤。大家開始想家、想念親人,有的甚至對遠赴巴基斯坦產生了懷疑,但最終都選擇了堅守陣地。“既然選擇出來,就要干出個樣子,不然有什么臉面回去。”
團結協作鑄精品
工程部所有人員都是初次出國,工作中沒有經驗可以借鑒。工程科研、初設、施工、調試,各個環節都要付出額外的艱辛。
薩希瓦爾現場的環境溫度極高,真空泵設備舉足輕重,直接決定著夏季工況下發電機組能否滿發。為了保證真空泵的性能可靠,工程部汽機專工譚建亮“瞞著”投標廠家,回國趕赴設備使用電廠實地考察設備的實際使用情況。三天,他跑了3000多公里,跨越魯鄂蘇皖等省份,跑遍了6家電廠收集資料。
項目現場土質疏松,建廠房必須進行30多萬方的基礎換填。2015年8月,現場基坑開挖,最深處達15米。恰逢大雨,坑里的地下水、雨水抽不及時,基坑就可能出現塌方。大家冒雨三天三夜輪流蹲守在基坑旁,一邊用潛水泵抽水,一邊查找裂縫。渴了喝口基坑的水,餓了啃口干馕,最終保住了基坑。
巴基斯坦基礎工業薄弱,項目建設中88%的設備和材料要從國內調運。但海運到現場至少要45天,既要保質保量,又要加快速度,怎么辦?除了嚴把質量關、督促生產進度,工程部所有人員為了施工需要都當起了搬運工。不管誰回項目工地,行李箱里裝的不是國內的土特產,而是圖紙、備品和配件。兩年間,他們“背”到現場的圖紙、零部件達上萬件。
協議簽署、設備提資、圖紙審查,設備招標、催交催運、質量驗收……一項項工作忙而不亂,大家保安全、搶工期、抓質量、控造價,一項項紀錄被陸續刷新。
8月的巴基斯坦,酷熱難耐,化學制出合格水節點日期進入“倒計時”。為推進工作,工程部組織監理、施工方到現場督促,制定工作推進計劃,約束巴方施工隊伍必須按工藝要求如期完成施工,每天必須核對質量與進度。項目進入施工調試階段,施工現場正午氣溫達到60多度,大家一天要在90多米高的鍋爐上爬幾個來回,每人每天在現場平均要走兩萬多步。
每天回到駐地,大家脫下衣服時才發現,衣服后背、前襟等部位早已變成硬殼。
負責化學制水的工程部主管孟騁頻繁穿梭在監督、檢查、管理和協調一線。沒有會議室,他組織參建方站著開會;晚上沒有正式照明,就打著手電梳理工作。經過兩個月鏖戰,2016年10月30日,當他捧著現場制出的第一批合格水時,激動得兩手顫抖。
2017年除夕,薩希瓦爾項目倒送廠用電一次成功。為了這一天,工程部連續奮戰100多個日夜。電氣專工周鵬林高燒堅守現場3天3夜,倒送廠用電成功后,他吃不下一口年夜飯,顧不上給家人拜年,沉沉地睡著了……
2017年5月24日和6月8日,工程兩臺機組分別完成168小時滿負荷試驗,建設工期僅用了22個月零8天,比計劃工期提前了200天。面對一封封喜報,大家激動地擁抱在一起,任憑淚水流淌。
2017年7月3日舉行的項目慶典儀式上,巴基斯坦前總理謝里夫稱贊,項目創造了巴基斯坦電力建設史上的奇跡。
舍家為國寫忠誠
在推進薩希瓦爾電站建設過程中,工程部職工以“高溫高速高效、爭先爭優爭光”的工作作風,以“艱苦不怕辛苦,舍家不舍絲路”的家國情懷,鑄就了“薩希瓦爾精神”。
2016年冬天,工程部主任兼支部書記孫傳慶家中三個老人相繼住院,孫傳慶知道后焦急萬分,即牽掛又愧疚。除夕夜,病床上的老母親忍著病痛,與遠在異國的孫傳慶視頻,告知兒子自己身體沒大毛病,讓他不要牽掛。孫傳慶對著手機屏幕淚流滿面,只能把對家人的牽掛藏在心底。
鍋爐專工汪中宏父親摔傷、母親住院,他沒能服侍;妻子懷孕,他沒有陪伴,孩子出生,他沒照顧幾天;小女兒燙傷,他沒能安撫擁抱。每天看著他的得意之作——薩希瓦爾鍋爐,他無怨無悔,只將愧疚放在心里!
汽機專工孫永軍的兒子剛上小學一年級,在《我最想干的事》的作文里,他寫道:“我想把一卡車冰塊運到巴基斯坦,讓在那里工作的爸爸涼快一下。”孩子懂事又天真的話語,讓大家心里酸酸的。
正月初六,念高三的兒子開學,熱工專工姜波忠又在調試現場度過了一整天。晚上他撥通了兒子的電話。電話那頭,兒子“囑咐”他要在現場照顧好身體,過年吃好一點;自己很好,開學第一天很順利,請他不要擔心。電話這頭,姜波忠早已泣不成聲。
土建專工周玉沛因工作需要,要值班到除夕前夜。在工地上待了整整180天之后,他風塵仆仆趕回家過年。誰料想,由于設計變更涉及土建交安,急需他現場處理,接到返崗命令那一刻,周玉沛不敢正視母親和妻子,來不及吃上一頓團圓飯,又默默收起行裝奔向一線,這一走,又是一個180天。
脫硫主管賀同生,工作之余一直與妻子視頻交流,可有段時間妻子只打電話,不用視頻。當他強烈要求妻子打開視頻時,才發現妻子的右胳膊打著繃帶,臉部大面積擦傷。原來,妻子摔傷已經一個多月了。
消防主管賈克勇是獨子,今年三月下旬,他接到姐姐電話:“母親病危,速回。”項目部安排他乘飛機連夜趕回國內,還是沒能見上母親最后一面。
……
華能人和他們的故事,創造出薩希瓦爾速度,鉤織出薩希瓦爾精神,更鑄起了中巴經濟走廊上一顆閃耀的明珠。